无畏美国压力,红色企业家接手巴拿马港:霍启刚的“家国破局之战”
导读:霍启刚怀揣“没有祖国的商人,如同无根浮萍”的信念,果断接盘巴拿马港,凭借北斗+5G技术打破美国垄断,实现40%效率提升,重塑全球航运格局。霍氏家族三代传承家国情怀:祖父曾在抗美援朝中运输物资,孙辈则在凌晨签署协议,守住咽喉要道,打造中国主导的替代航线。在物流权的国际博弈中,他以“以商止战”破解围堵困局,通过技术自立与民心工程双线并进,成功突围。
一、李嘉诚“港口大撤退”:中美博弈中的战略真空
2025年3月4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长和实业宣布,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遍布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承载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是中国货轮进出美洲的“咽喉要道”,其战略地位堪称“海上生命线”。
此举引发巨大争议。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官网罕见转载香港《大公报》评论,批评该交易“置国家利益与民族大义于不顾”。网友怒斥李嘉诚“为美国递刀,卡中国咽喉”。分析指出,作为与美国军方关系密切的资本力量,贝莱德可能通过提高停泊费用、调整通行优先级等手段,对中国航运实施“长臂管辖”,甚至在中美冲突升级时切断中国货轮航线,严重威胁供应链安全。
尽管李嘉诚辩称交易“纯属商业决定”,但其时点敏感——恰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扬言“武力夺回巴拿马运河”,令外界质疑此举暗合美国“遏华”战略。香港媒体更直言不讳,将其形容为“跪地式投降”。

二、霍启刚“闪电接盘”:家国情怀与商业智慧的交融
正当舆论风波未平之时,霍英东长孙、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家族挺身而出,以雷霆之势接盘巴拿马港。据悉,霍家团队精心选择北京时间凌晨四点签署协议,利用时差巧妙避开美资干预。协议生效仅2小时,中远集团货轮即悬挂五星红旗进港,港口数据系统交接用时仅23分钟,展现出高效与决心。
技术突围与效率革命
霍家接管后的首航货轮搭载了全套5G智能码头系统,与北斗导航深度融合。相比李嘉诚时代的老旧设备,新系统效率提升40%,并彻底摆脱了美方以“定位偏差”为由加收的监管费用。此举不仅打破了美国GPS的垄断,更将中国航运数据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文治理与民心工程
霍启刚接手后,将办公室迁至巴拿马城,亲自巡查码头时佩戴印有“HK”标识的安全帽,并将工资单上的“长江和记”LOGO更换为粤港澳大湾区地图。他承诺保留所有当地员工岗位,同时通过为620艘货轮直接降低83%的运费,解中远集团燃眉之急。这一举措被誉为“以商止战”的典范,彰显了商业智慧与家国担当的完美结合。

三、红色基因:从香港议员到国际港口的“家国担当”
霍启刚的接盘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霍氏家族三代“爱国商人”基因的延续。祖父霍英东曾在抗美援朝期间冒生命危险为国家运送物资,父亲霍震霆为北京申奥贡献力量,而霍启刚本人在2019年香港动荡时佩戴国旗口罩宣誓就任立法会议员,近年更在全国两会上积极推动“带薪休假”“过境免签”等惠民政策,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战略布局:破局美国围堵
面对美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持续打压,霍家以巴拿马港为突破口,联合中国企业加速布局秘鲁钱凯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关键节点,构建起一条替代性航运网络。这不仅有效对冲了巴拿马运河可能面临的地缘风险,更依托“北斗+5G”技术体系,为中国货轮开辟了一条“去美国化”的安全通道。
舆论战与软实力
霍启刚深谙国际博弈中的舆论规则。他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全家参观香港故宫、子女高唱国歌的温馨画面,将家国情怀融入公共叙事;与此同时,他通过大幅降低运费和技术升级等务实举措,向拉美国家展现“中国方案”的合作共赢本质,有效削弱了美国“债务陷阱论”的污名化宣传。

四、启示录:全球化3.0时代的“新商人精神”
这场港口易主风波,映射出大国博弈下商业决策的深层逻辑:
1.物流权即话语权:掌握关键航道与数据系统,才能摆脱“卡脖子”的被动局面;
2.企业家需“双重底线”:在商业利益与国家战略之间找到平衡点,霍家“以义制利”的实践堪称典范;
.技术自主是硬道理:北斗取代GPS、5G赋能智能码头等突破,凸显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性。
正如霍启刚在立法会演讲中所言:“没有祖国的商人,如同无根浮萍。”当李嘉诚们仍囿于“在商言商”的旧框架中徘徊,新一代红色企业家已用行动诠释:商业的终极意义,在于助力民族复兴的宏伟征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