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普京身着军装,听取总长汇报后下令全面进攻:如打击恐怖分子般作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警告,若俄罗斯拒绝签署停火协议,美国将对其施加“毁灭性”制裁。作为回应,俄罗斯总统普京身着一身军装,以无声却有力的姿态,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作出了明确表态。

   故事的起因,还要追溯到美国与乌克兰谈判的突然进展。在沙特会谈结束后,乌克兰方面同意接受美国提出的为期30天的临时停火协议。美国则表示,接下来的关键一步取决于俄罗斯的态度。

自托管视频播放器

   随后,特朗普在与爱尔兰总理会谈后表示,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确实有能力采取一些对俄罗斯“极为不利”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对俄罗斯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不过,他随后补充道:“我并不希望走到这一步。”

   尽管特朗普在最后稍作缓和,但外界仍敏锐地捕捉到“毁灭性”一词的重量。结合他近期突然宣称考虑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不排除特朗普下一步将采取更为强硬的对俄政策。

   这也与特朗普一贯的谈判策略相符——极限施压。他先是通过暂停军事援助向乌克兰施压,迫使其同意停火,并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起初,乌克兰自然不愿妥协,这也导致了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的激烈争吵。

   然而,随着美国施加的压力日益加剧,乌克兰最终不得不做出妥协。结果是,乌方不仅同意签署临时停火协议,甚至美乌之间的矿产协议也取得了进展。虽然临时停火并不等同于持久和平,但这毕竟为和平带来了一线曙光。毕竟,若连临时停火都无法达成,更遑论实现长久的和平?

   眼见对乌克兰的施压已见成效,特朗普的下一步行动变得可想而知。于是,他将矛头转向俄罗斯,发出了威胁。

   然而,至少在短期内,俄罗斯似乎无意在停火协议上签字。在美国要求俄罗斯就停火问题表态后,普京身着军装现身库尔斯克集团军的一处指挥所。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自迎接并向他汇报了战场局势。在指挥所内,普京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其中包括在近期内彻底收复库尔斯克州。

   普京身着军装的画面一经传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

   首先,尽管普京过去并非未曾穿过军装,但这样的场景确实相当罕见。其次,在此前的场合中,普京穿军装时通常是在外套上一件军大衣,内里的西装和领带依然清晰可见。而这一次,他却完完整整地穿上了一套俄罗斯陆军迷彩服,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无论是普京选择身着军装的举动,还是他下达的具体命令,都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俄罗斯的战斗远未结束。

   原因并不难理解。首先,库尔斯克州尚未完全收复。主流观点认为,这一方向的战况在军事上的意义相对有限,更多是一场“政治仗”。乌克兰试图通过此举向西方证明,他们仍具备战斗力,依然能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同时,一旦谈判启动,乌克兰手中的俄罗斯领土无疑将成为重要的谈判筹码。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俄罗斯不愿看到的。从俄罗斯的立场来看,收复库尔斯克州不仅能削减乌克兰手中的谈判筹码,还能避免在未来谈判中处于被动。根据格拉西莫夫向普京的汇报,俄军已夺回库尔斯克州86%的失地,再加上俄军近日宣布的大规模进攻,战场形势目前对俄罗斯有利。

   因此,俄罗斯并不急于停火。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感受到库尔斯克州战事的压力,担心自身筹码逐渐减少,乌克兰才最终同意了美国提出的停火协议。

   其次,特朗普口中的“临时停火”其实暗藏不少玄机。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美乌两国会谈的结果,俄罗斯并未直接参与其中。尽管会谈结束后,特朗普的特使维特科夫将前往莫斯科一趟,但此行更多是为了“通报结果”,而非真正征求俄罗斯的意见。

   因此,对于美乌达成的这一协议,俄罗斯天然带有一定的不信任感。事实上,俄方消息人士已明确表示,若未敲定具体条款或获得某种保障,普京不太可能同意停火协议。俄罗斯的态度是支持停火,但前提是美国必须提供“框架性的保证”。

   莫斯科担心,贸然接受临时停火可能落入陷阱。若届时西方反过来指责俄罗斯未能结束冲突,反而会让俄方陷入被动。

   与此同时,考虑到特朗普已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美乌当前的举动颇有“缓兵之计”的意味。俄罗斯好不容易在战场上占据较大主动权,自然希望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在当下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一旦乌克兰获得喘息之机,未来局势可能再生波澜。正因如此,特朗普试图凭借“毁灭性”制裁的威胁迫使普京屈服,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