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不怕家丑外扬,缅北电诈把我们坑苦了
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在驻地召开小组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发言。他表示,会前这两个报告曾征求他的意见,他认真研读并提出修改建议,其中部分意见被采纳。现场听取报告时,他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并花了大量时间细读报告的附件和说明。
陈刚认为,每次全国两会,“两高”工作报告的附件和说明都极具参考价值。这些内容不仅涉及案件分析和数据,还详细介绍了司法案件的裁量思路和考量因素。“从这些内容中,我看到了最高法、最高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力求创新的精神,更感受到他们坚持公平正义的初心。”
在发言中,陈刚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和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提出建议。
谈人工智能:先解决现实问题,待条件成熟再立法
两会期间,人工智能话题备受关注。
陈刚谈到,近日他阅读了多份有关人工智能的简报,并听到代表们讨论人工智能立法的问题。有人担忧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并被用于诈骗犯罪,他对此表示认同,但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指出,当前国际上关于数据保护和人工智能安全的立法思路存在分歧。欧洲倾向于严格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例如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上有诸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相较之下,美国在技术发展上较为宽松,鼓励创新,但同时也要求他国重视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
“我认为,我们既要为技术发展提供适度宽容,又要坚守底线,这是最优选择。”陈刚表示,过度强调数据安全可能会抑制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创新,同时,完全放任自流也不可取。
他进一步强调,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物质财富的增长,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中国难以养活14亿人口。例如,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陈刚引用一组数据,表示自新石器时代至今,人类社会GDP年均增长仅约0.1%至0.2%,而工业革命和互联网时代的年均增长可达4%。有预测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年均GDP增速可能达到10%。
“预测数据未必准确,但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能落伍。”他提到,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人大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国家计划组建创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这一举措将助力中国在未来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关于人工智能立法,陈刚认为,当前尚不具备全面立法的条件。“如果现在推进人工智能立法,我们可能会无从下手。这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老虎吃天’。我主张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等到技术发展成熟、立法条件具备时再考虑系统立法。否则,制定了无法执行的法律,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陈刚举例,当前电信诈骗团伙已经利用人工智能从事犯罪活动,因此,应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反诈骗能力,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策略打击犯罪。
“缅北电信诈骗让我们吃尽苦头,广西深受其害。”他说,许多国内年轻人受骗或主动前往电诈园区,而这些诈骗行为依赖大数据算法进行精准诱导,打击此类犯罪的成本极高。因此,广西正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跨境电信诈骗的打击效率,目前已有几支人工智能团队在南宁进行研究攻关。“我们有可能率先在全国建成人工智能垂直反诈大模型,我预计该模型投入使用后,案件侦破效率将大幅提高,极大压缩犯罪空间。”
陈刚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不仅涉及法律,还关乎隐私保护和伦理等多个方面,需多方探索。他建议,最高法、最高检可安排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动立法。如有可能,广西愿意作为改革试点,探索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治理模式,为国家立法提供实践经验。
谈未成年人犯罪: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针对未满十四周岁的初中生杀害同学并埋尸案件,法院依法顶格判处主犯无期徒刑。
陈刚认为,在社会日益多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避免受不良信息影响、保护其心理健康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他指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主要受互联网、不良社会风气和校园霸凌等因素影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共性问题,需要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成年人大脑发育已趋成熟,而未成年人大脑尚未完全发育。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他们容易受到误导,甚至在网上发表极端言论。”陈刚强调,单靠学校或某个部门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他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曾看到媒体报道美国、日本年轻人自杀率上升。当时他不理解为何生活富裕的国家会有这种现象,如今回头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并不直接与物质条件相关,而是全球性的社会挑战。
“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互联网发达国家也面临类似困境。”他呼吁社会各界加强研究,共同探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